这是描述信息
搜索

教育管理

通用分类
这是描述信息

共赏红色经典,重温峥嵘岁月 | 公益慈善管理学院 | 红色电影周观后感专栏

2024-10-10 21:41:00

概要:

进一步激发青年学生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真挚情感,学校在图书馆大礼堂组织“红色电影周”主题观影活动。本次活动聚焦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历程上的重要事件、伟大成就、典型人物及动人故事,遴选《建党伟业》、《开国大典》、《我和我的祖国》、《金刚川》、《跨过鸭绿江》、《狙击手》6部经典红色电影,引导学生从电影中学党史,从党史中学伟力,从伟力中求奋进。

共赏红色经典,重温峥嵘岁月 | 公益慈善管理学院 | 红色电影周观后感专栏(1)

红色电影展播周期间,浦江学工公众号开辟红色电影周观后感专栏,记录学生的观影感悟。今日,刊发公益慈善管理学院的观后感。

共赏红色经典,重温峥嵘岁月 | 公益慈善管理学院 | 红色电影周观后感专栏(2)

 

血肉筑桥,信仰铸魂——再观《金刚川》的深刻体悟

22公管02班 陈科星

9月27日晚,我们在学院的安排下,在图书馆大礼堂参加了“红色电影周”主题观影活动。我们观看的电影是《金刚川》,它是是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金刚川上奋力守桥、顽强抵抗敌军的英勇事迹。作为一部战争题材的影片,它不仅呈现了战争的残酷,更深刻展示了志愿军战士们不畏强敌、勇于牺牲的精神。这是我第二次观看这部电影,感受比第一次更为深刻,影片所传递的历史厚重感和英雄气概再次深深震撼了我。

与第一次观看时相比,这次我对影片中的人物形象有了更深层次地理解。电影采用了多视角叙事的手法,从不同角色的角度展现了这场战役的复杂性。在志愿军士兵、炮兵班和敌军飞行员的不同视角之下,我不仅看到了战场上的残酷与紧张,也看到了每一个普通士兵背后伟大的牺牲精神。从普通士兵为了修复大桥,前赴后继,甚至用自身血肉之躯来支撑最后的桥梁,到炮兵们不畏生死地掩护战友过桥的场景,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深感战争的残忍与士兵们的伟大。

第二次观影,我更加留意影片的艺术表现。密集的炮火声、飞机的轰鸣、桥梁被炸毁的瞬间,这些声画交织,给人强烈的感官冲击。志愿军战士们一次次修复桥梁,一次次面对敌军的猛烈轰炸,这种循环往复不仅真实再现了战争中绝望与希望交织的复杂情感,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人类意志在极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惊人高度。

观完影片,我更深入地理解了“牺牲”这一主题。志愿军士兵们明知桥梁修复的过程充满危险,但他们仍然义无反顾地投入其中。特别是影片最后,战士们用简陋的木料甚至用自己的身体支撑起桥梁的那一刻,令人动容。这种无私的奉献精神让我意识到,战争虽然是以死亡和毁灭为背景,但正是这些平凡士兵的牺牲,才成就了战争中的伟大胜利。这种精神不仅是对历史的致敬,也是对观众心灵的强烈震撼。

在观影过程中,我还特意查阅了影片背后的历史背景。金刚川之战是抗美援朝战争中的一个缩影,虽然影片的故事集中在修复桥梁上,但它折射出了整个战争的艰难与壮烈。影片让我不禁反思,当年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何毅然踏上这条充满挑战的道路?是什么样的信念让他们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依然义无反顾、奋勇向前?电影通过细腻的情节和人物刻画,给出了答案:是为了守护祖国的和平与尊严,是为了保卫家园不被侵略!这种坚定的信仰,支撑着他们在最困难的时刻挺立不倒。

总的来说,第二次观看《金刚川》后,我的感受更加深刻。这不仅是一部战争片,更是一部关于人性、信仰和牺牲的电影。它提醒我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忘记那些为了和平而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们。正是他们的无畏与奉献,才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让我感受到战争的沉重与伟大,同时也让我更加珍惜当下的和平与安宁。

 

电影《金刚川》观后感

23行管01班 官丽

在学校大礼堂与一众同学共同观看了电影《金刚川》之后,我的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入场时拿到的小红旗似乎变得格外庄严。

电影讲述的是1953年4月抗美援朝战役中的金城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终阶段,1953年4月26日,联合国军同朝中方面恢复了中断六个月之久的停战谈判。但此时经过美国武装之后的李承晚政府却态度越发嚣张,不甘就此停战。为了打击李承晚政府的嚣张气焰,促进停战实现,争取在停战谈判中取得更多主动权,志愿军司令部发出了夏季反击战的指示,以配合板门店的谈判。剧中讲述的是夏季反击战第一阶段,志愿军工兵第十团第三连连长张振智带领连队赶到了金刚川上的岩里渡口,金刚川是金城前线附近的一条河流,而岩里渡口上的大桥是我后方通往金城前线的必经之路。

由于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敌人上用飞机,下用两个炮群用近乎毁灭式的轰炸对这里进行了严密封锁,敌人的目的是切断我前进部队的生命线!而张振智接到的命令则是在敌人的轰炸封锁之下,在8天的时间内在岩里渡口架起一座载重桥,并保证它畅通无阻!

电影中工兵连战士们在一次又一次的敌机火力摧毁下搭建起木桥,尽管敌机的轰炸来得毫无防备,我军还是用仅有的两门高射炮进行斡旋,为工兵连吸引火力,给他们争取时间修复大桥。故事的最后我军主力部队顺利过桥,但支撑大部队过桥的,是一座用战士们的肩膀扛起的人桥,战士们用白布缠手,两两相绑,站在水中木桩上,肩膀上再托起战友,战友再扛起木板,组成了跨河大桥。最终取得胜利。

1953年,我军与美军实力悬殊,敌人的空中战力碾压我军,当时战役中苏联支援我军的大型杀伤性武器喀秋莎令我部队士气大涨,如果单凭我军当时的武器,这场战役会更加难以取胜。放眼21世纪的全球,我国如今海陆空实力在任何一个国家看来都是不容小觑的,我国的国际地位也前所未有的高,话语权回到了我们手中。朝鲜战争挫败了美国等众多国家的嚣张气焰,38线没有被越过,我们的先辈们为了后辈们的安宁,付出了鲜血和生命,他们不畏惧死亡,壮烈牺牲,他们有信仰,有方向。

电影中有句话令我动容,敌军指挥官说“不可能是他们的武器”,大桥一次一次被摧毁,但是志愿军一次又一次地修复,如此反反复复不知道多少次,原本的大桥面目全非,但是人桥出现了扭转了战局,没有什么不可能,敌人自以为已经取得胜利,但是他们低估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意志力,不可能,就是中国人的武器!曾经全世界都以为中国会输,中国赢了,在全世界都以为中国造不出原子弹氢弹的时候,中国狠狠地打了他们的脸,我国的航母,大飞机,高铁,各种大型打击力一流的武器都给他们上了一节深刻的课,那就是,不可能就是中国的武器,中国已经不是还未苏醒的东方狮,中国已经成为屹立东方的巨人!

我为我的祖国骄傲,我深深地感怀那些为我们付出了前辈们,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我们如今的安定来之不易,我们定当不忘历史,缅怀先辈,热爱祖国,在这个中华大家庭中发挥自己的光亮,为祖国的富强添砖加瓦。

 

《金刚川》观后感

23慈管01班 沈续娆

在大学红色观影周的热烈氛围中,我在学校大礼堂观看了《金刚川》,这部电影如同一把烈火,点燃了我心中的激情与敬意。

影片以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金刚川上修建桥梁,保障主力部队顺利通过的故事。战士们面对敌人的狂轰滥炸,依然坚守岗位,用血肉之躯筑起桥梁,展现了战争的残酷和人性的光辉。他们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照亮了历史的长河。

导演巧妙地运用了光影和音效,将观众带入了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紧张的战斗场面和战士们的内心独白,让我仿佛置身于战场之中,感受到了战士们的紧张和焦虑。这种身临其境的体验,让我对“最可爱的人”有了更深地理解。

观看《金刚川》不仅是一次视觉的震撼,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它让我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也让我思考了作为青年一代的责任和使命。我们应该铭记历史,继承和发扬先辈们的革命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这部电影不仅是战争片,更是一部教育片。它告诉我们和平的可贵和英雄的伟大。《金刚川》让我对历史有了更深地了解,也激发了我学习历史、传承精神的热情。

《金刚川》是一部充满激情与力量的电影。它不仅让我们铭记历史,更激励我们珍惜当下,为未来而努力。这部电影如同一面旗帜,引领我们前进,让我们在和平的年代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金刚川》观后感

23慈管01班 邬金龙

为了热烈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特地举行了学生社区“红色观影”主题观影活动。本次播放的电影是《金刚川》。该电影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中的金城战役为背景的战争题材影片。它通过讲述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顽强抵抗强敌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中国人民志愿军的英勇和牺牲精神。

影片聚焦于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末期,志愿军战士们在金刚川流域与美军展开的一场殊死搏斗。影片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宏大的战争场景,将观众带入那个烽火连天的年代,让我们深切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与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无畏。

影片中,无论是工兵连长闫瑞的坚韧不拔,还是高炮排长张飞的英勇牺牲,抑或是那些默默无闻、前赴后继的普通士兵,他们的形象都鲜活而饱满,让人动容。他们不仅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创造者,用血肉之躯筑起了通往胜利的桥梁,展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勇于斗争的伟大民族精神。

观看《金刚川》之后,我深刻体会到和平的来之不易,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这部电影不仅是对历史的回顾,更是对未来的启示,提醒我们要珍惜当下,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它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让我更加坚定了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

总之,《金刚川》不仅是一部电影,更是一段历史的记忆,一种精神的传承。它让我们铭记历史,致敬英雄,同时也激励着我们在新时代的征程中,继续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金刚川》观后感

23慈管01班 吴宇婕

电影《金刚川》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影片,临近国庆,学校组织了红色观影活动,我们看了这部令人震撼的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志愿军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往金城参战,而通往金城的必经之路便是艰难险阻的金刚川。工兵战士们一次次搭起临时桥梁,但美军轰炸机却一次次炸毁桥梁并屠杀志愿军士兵。在这种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关磊、张飞、高福来等铁血军人不惜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换取道路的畅通,保障大部队按时到达前线。电影中有几处情节令我印象深刻。一是炮点有两处地方,一处视野好,另一处比较隐蔽,视野好的那边原来是张飞管制,但后来被关磊强行夺了过去。一开始我还是比较气愤,觉得关磊的人设比较自我主义,

但后来我发现是因为张飞暴露了地点,关磊才去强行抢了地盘。他心里知道张飞会牺牲,后来张飞心里也明白了,还主动去给关磊十发炮弹;二是张飞失去了手脚,他在战火停歇的阶段,挂着拐杖走过玉米地,将自己绑在炮筒上,用自己的生命去对抗敌人的轰炸,最后张飞把美国飞机打下来,告诉关磊,吹响了哨子;三是最后他们过了桥,我以为是修好的桥,但其实是士兵们在水里扛着木板撑起来的人桥,这一刻真的眼泪止不住,包括眼睛都瞎了的连长也在底下撑着木板。看得我很热血,感受到了民族的伟大。

这部电影通过展现志愿军战士的英勇事迹,向我们传达了他们不畏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今日和平的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当下的生活,努力学习,为国争光!

 

《金刚川》观后感

22行管01班 陆兴昕

《金刚川》是一部描述中国人民解放军在1979年抵御越南入侵的电影。观看这部电影后,我被它强烈的情感和视觉效果深深震撼着。

电影中的战斗场面非常逼真,并且通过描绘士兵间的相互关系和人格塑造,展现了军人们所面临的巨大压力和战争的残酷。影片并没有过多地渲染战争场面中的血腥,但是通过细节描写来展示了战争对人的影响,比如士兵身上的划痕和瘀血等。电影中展现了中国军人的顽强和无畏精神,他们拼尽一切力量和智慧,保护了祖国的尊严和领土完整。影片展现了中国军队热爱祖国、勇敢坚定的精神,同时也揭示了战争带来的创伤和后遗症。

这部电影的主题并不是对战争的歌颂,而是塑造了一个伟大的民族的态度和精神,即宁死不屈,舍生取义。这种信念,是中国人民一直追求的精神价值。电影通过展现抗战中人们宁死不屈、勇往直前的精神,向人们传达了中国军队的文化基因和价值观。
此外,电影通过境外媒体对中国军队采取的团结一致、协作有度、顽强抵抗的态度进行了高度评价,这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智慧。

最后,看完电影,我们意识到保卫祖国需要每一位普通人民的努力和坚持,每一个人应该始终牢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准备,为国家和人民的安全安定贡献自己的力量。

 

观影心得

23级行管01班 王玲玲

观看完红色电影《金刚川》,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我不仅深刻感受到革命精神的伟大之处,也深深体会到现在和平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承先辈之精神,创吾辈之未来”,“吾辈当立鸿鹄志,浩浩乾坤搏自强”!

《金刚川》的叙事焦点是金城战役,这是抗美援朝战争在1957年7月反击战役的第三阶段,也是抗美援朝战争的最后一次战役。志愿军的支援部队要修桥通过金刚川的一条河流,敌军为了阻止志愿军的援军抵达前线,不断炸桥,一场桥梁保卫战就此打响。影片中最让人感动的是美国战斗机一直在轰炸志愿军抢修的桥体,一次次的摧毁,一次次的修筑,最后,战士们用自己的身体搭起了一座人桥,让后续的大部队顺利通过。这是用血肉筑成的生命之桥,更是用坚定意志换来战争胜利的关键一步。我们知道战争是残酷的,敌人的枪林弹雨,飞机的狂轰滥炸,武装力量的巨大悬殊,都是志愿军面临的重重困难与挑战。当我看到关班长被炸得尸骨无存,张排长被燃烧弹烧成一座雕塑等等画面,不禁让我为敌人的侵略行为感到愤怒,同时也为志愿军的悲壮牺牲而感到心痛。他们不畏艰难、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形象已经深深印在我的心里,每当我回忆起这些优秀的战士们,我的泪水就不经意掉了下来,顿时鼻子一酸,心口一痛。

现在,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有责任和义务来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新中国。新时代的中国青年要传承革命传统,锤炼品德修为,勇担时代重任,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树立责任担当意识,提高内在素质和外在能力,积极投身到国家的建设中去。乘着祖国的翅膀,五星红旗依旧飘扬,党的伟大精神点亮四方,人民幸福安康,国家风华正茂,江山锦绣如画,不远处,新生的晨光从天际微微亮起,正迎着朝阳缓缓升起。

翻开历史篇章,追寻红色记忆,传承革命精神,弘扬家国情怀。少年们,让我们以梦为马、不负韶华、砥砺前行、未来可期!

 

《金刚川》观后感

22公管02班 恽心玫

9月27日,我参加了学校组织的“红色电影”活动,观看了由张译、吴京主演的《金刚川》。这是一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英勇壮烈的军事电影。

1953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最后阶段,志愿军需要在最短的时间内赶往金城参战,而通往金城的必经之路就是艰难险阻的金刚川。志愿军在金刚川上修建了一座木桥—象征着希望与胜利的道路,而从命运的另一端冲来的美国空军,却用他们的榴弹炮、延时炸弹一次次打击着这座桥梁,试图阻碍中国军队的前进。就是这一座看起来建造很容易的桥,却让无数志愿军牺牲了自己的生命。

该电影与其他战争题材电影不同的是它以三个视角描写构成的:过桥支援部队的视角,美国空军的视角以及为过桥部队炮兵阵地的视角,每个人物都看似渺小却都是推动战争胜利不可或缺的存在,小人物大成就在这部电影里体现的淋漓尽致。电影中在过江的最后一刻,英勇的志愿军以惊人的毅力,为了部队能在规定时间到达金城,用血肉之躯构建起一座神一般的“人桥”,不仅震撼了电影中的美军更震撼了我们每一位学生。

一个个让人揪心落泪的画面,时刻提醒着我们,曾经苦难的中华民族,因为有了这些不屈的脊梁,才可以傲然挺立。松柏常青,英雄常在。是你们让祖国边疆不受侵犯,让鸭绿江畔的山水一色!“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观后感

22行管 赵文韬

《金刚川》是一部让人心潮澎湃、感慨万千的电影。影片通过细腻而宏大的叙事手法,再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

影片以金刚川上的一座桥为核心,讲述了志愿军战士们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为了保障大部队按时通过,一次次冒着敌机的狂轰滥炸,用血肉之躯修补战火中的木桥的故事。这种不屈不挠、英勇无畏的精神,让我深受感动。

影片中,每一个角色都鲜活而真实。无论是工兵连的战士们,还是高炮班的英雄们,他们都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担当。特别是张飞排长,他拖着受伤的身体,独自面对敌机的轰炸,那种不怕牺牲、誓死捍卫家园的精神,让我热泪盈眶。

此外,影片的特效和画面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战火纷飞的场景、震耳欲聋的爆炸声,让我仿佛置身于那个战火连天的年代。而志愿军战士们坚定的眼神、顽强的意志,更是让我感受到了他们内心的强大和信念的坚定。

观看《金刚川》不仅让我更加了解了抗美援朝的历史,更让我深刻体会到了志愿军战士们的英勇和伟大。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和鲜血换来了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这种精神将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中。

总的来说,《金刚川》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不仅让我们铭记历史、缅怀先烈,更让我们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和担当。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以他们为榜样,努力学习、积极向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金刚川》观后心得

22公管01班 张青

《金刚川》作为一部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的电影,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故事,向观众展示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引发了我深刻的思考和感悟。

首先,我被影片中志愿军战士的英勇无畏和牺牲精神深深打动。在物资匮乏,武装悬殊的情况下,志愿军战士们以血肉之躯一次次修补战火中的木桥,确保了军用后勤物资能够顺利运送到前线。这种视死如归,勇于奉献的精神,让我深刻感受到了英雄的伟大和牺牲的沉重,影片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满了对英雄们的敬仰和缅怀,让我对那段历史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其次,影片通过三个不同视点的叙事方式,让观众更加全面地了解了这场战争。工兵桥修好又被炸毁,再度修好的过程,不仅展现了战争的冷酷和无情,更凸显了志愿军战士们不屈不挠的斗志和坚定的信念。这种多视角的叙事方式,使得影片更加具有层次感和立体感,让观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战争的本质和英雄的精神。

最后,我认为《金刚川》不仅是一部有历史意义的电影。更是一部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它让我们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生活,更加深刻地认识到爱国精神和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以英雄们为榜样,时刻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金刚川》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电影。它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那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往事,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英雄的伟大和牺牲的沉重,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时刻保持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Copyright © 2014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电话:025-57931196  苏ICP备14022341号